|
|
《美国的诞生》的评价
《美国的诞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的第12课教。2011版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 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今天的这节课中王艳老师教态自然亲和,语言规范、生动、有感染力,多媒体操作熟练,彰显了王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朱老师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创新设计:崛起的民族(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无尽的愤怒(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不懈的努力(北美独立战争的经过)、伟大的胜利(1787宪法的颁布和联邦政府的成立)。整节课清晰流畅,给观摩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老师也讲授了这节课。这位老师以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服役入手,接着引出美国“莎拉托加”号航母、“华盛顿”号航母、“来克星顿”号航母。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导入本课。在教学流程上引导学生参观第一站:波士顿、第二站:来克星顿、第三站:费城、第四站:华盛顿。最后,以学生写留言的形式结束新课。整个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在今天的这节课中,王老师也对教材进行了合理重组、精心设计,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科学性原则,同时也是依标施教的典范。王老师从大的方向上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从整节课设计来看,王老师采取的是板块式教学,教学内容共分三大板块:“寻找自由”,“争取自由”,“捍卫自由”,对应的教学内容分别是美国诞生的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结果,1787年宪法。这种板块式的设计使课堂结构清晰,目的清楚,便于操作。本节课王老师设计的板块间既相对独立,又层层推进,相互渗透,环环相扣,体现了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各板块的标题设计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只是各板块之间的过渡,略显生硬。在板块过渡时,稍加注意过渡性语言的运用,效果会更好。
在新课导入时,王老师由图片“自由之钟”引入“自由”一词,便带领同学们开始了“自由之旅”:一群欧洲人乘坐“五月花”号去北美寻找自由和幸福。拓荒者的勤劳在推动北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他们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和新的民族,面对英国的殖民压迫,新兴的美利坚民族为争取自由而进行了战斗并最终获胜。新兴的美国由于邦联政府的软弱,如同一盘散沙,于是在华盛顿的带领下,为捍卫自由而颁布了1787年宪法,经过数倍人的努力,自由之梦变成了现实。很多老师在这一节课导入时,喜欢用美国自由女神这幅图片。王老师这样的导入寓意深刻,不落俗套,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
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王老师准确恰当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处理。如:王老师在讲“争取自由”这一板块时,合作探究: 弱小的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在与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后,又剔出其中的两点原因(华盛顿的正确领导、《独立宣言》的鼓舞),进行详细剖析,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是在发挥老师的主体性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惊叹历史的深邃,感悟历史的启迪。但是,王老师却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整节课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王试图把每一板块的内容都讲的完美,这样,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的教学时间就不够了,内容也单薄了。本人认为,王老师在讲授美国诞生的背景和战争的过程时,能放手给学生,重点分析1787年宪法和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是不是更好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