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听了张老师做的《尿的形成与排出》公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对她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一、问题 1、三位目标的设定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定主体有误,变成教师了,应改为: 能力目标: ①、形成科学探究,主动获取新知,与人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②、能独立分析解读数据,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②、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形成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观看细胞内环境视频,并未发现代谢废物中有尿素,如何阐述? 3、个人认为:设问排便与以上排出废物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问题不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排便是通过消化系统而不是通过呼吸、泌尿和排汗。可改为粪便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谢终产物吗?学生回答不是,引出二者概念。 4、应直接说明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强化概念。新课标强调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教师应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概念,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中,围绕重要概念展开。 5、一堂完整的课,应该有作业布置。本节课缺少作业的布置。 二、优点: 1、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教育,共同探求真理,交流合作,实现师生双方主体性的构建和发展。 2、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情境(过滤器与肾脏,茶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最后设置的“这节课给你头脑中留下了什么?”环节,有效的检测了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同时对课程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的认知。 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以课标为理论支持,设计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