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老师的课,她上课的内容是《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这堂课以当前社会中人人关注的PM2.5为主线,通过PM2.5在人体呼吸系统内的“旅游”帮助学生理解了动物的呼吸系统。上课铃声一响,杨老师就让学生观看了PM2.5的一张图片和介绍PM2.5的一个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她展示了一段文字,“PM2.5之旅(一) 我来到了两个门洞口, 哇!好多密密麻麻的毛。没关系我身材小挡不住的。过了岔路口,进入了颠簸地段,一不小心被推入了一个又长又黑的通道,天哪!通道 变的又细又粘了,我会不会被卡住呢?正担心时,我却掉在了充满弹性的“气球”内。”请同学结合课本100页的图,来说说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这一环节,杨老师请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来了解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以及功能,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学生掌握了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后,杨老师又出示了“PM2.5之旅二,躺在气球里,我很纳闷,刚才是怎么进来的?”这个问题,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生物是如何呼吸的这部分内容。这些是本堂课学习的难点,学生不清楚肺内的气体是怎么进去的,老师又很难表达清楚。这时杨老师拿出了我们科学学科的法宝——实验,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装置中两个小气球的变化来模拟人体肺部的变化,用橡皮膜来模拟人体中横膈膜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呼气和吸气的过程中各器官的变化。这个实验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实验器材。原本实验室内的器材是一个大的锥形瓶,杨老师把它改成了一个矿泉水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实验离我们并不遥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