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沈老师学习了《感知信息》第一课时的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教学目标符合课标精神。本节课新课程标准说:“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尝试总结人体感知外界信息的途径”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恰当的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级目标,从浅至深。 二、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经验。眼与同学们联系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不仅对结构和功能感兴趣,更对眼的疾病感兴趣,尤其对“近视”想要清楚了解为什么、怎么办。老师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主地区探究、认识、提高。 从教师行为来看: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4.与信息技术整合。 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再看学生的行为: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让学生尝试观察瞳孔的变化情况,并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对比,掌握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异同,从而明确预防近视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用实际的例子切身感受视觉对人的重要性。学生学得特别有兴趣,特别有激情,特别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