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听了应老师执教的《滑动与滚动》一课。这一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即《运动与摩擦力》后面一课的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分成三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导入,让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滑动与滚动。第二个环节是实验探究,测量小车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第三个环节是学以致用,感受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工作的特点及生活中人们把滑动改为滚动的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幼儿故事《小兔搬南瓜》引入同种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滑动与滚动,推测物体滚动时摩擦力小,滑动时摩擦力大,滚动比滑动省力。这一情景的设计勾起了学生儿时的记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有两个亮点 1、反思测量,突破难点。采用小车进行探究实验,来证明小兔的想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亦是难点。难点在于控制变量与不变量。变量:小车车轮滚动变为滑动。不变量: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光滑度,接触面的大小。教师指导学生测量A、测量小车车轮在桌面轮滚动时与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发现?B、如遇到问题,能选择身边的材料解决吗?再次进行测量。小车材料在桌面直接行驶,用测力计测量,滚动摩擦力太小根本就测不出来。多组学生测得滚动时为0N,很惊讶,让其作出解释:是没有摩擦力吗?怎样控制不变量,获得有效的数据就成了难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重物和毛巾让学生进行选择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灵活应用前一课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方法多样,数据的获取真实有效。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处理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在不断反思来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获得有效的数据。这样学生对实验方法就不只是知道怎么去做而是理解实验该用什么方法来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变量的控制也很有难度,滚动变为滑动固定车轮。教材上用胶布来固定车轮,学生也想到了,但用胶布固定费时,接触面的光滑度、大小也改变了,这不符合不变量的要求。最终选用安装插片的方法,简单有效,方便省时。 2、简单材料,有效体验。感受滑动轴承与滚珠轴承的工作特点,教材选用大瓶盖小瓶盖和玻璃珠。学生没有用盖子,选用纸杯代替。纸杯直接套合转动内杯,纸杯间加玻璃珠套合转动,体验转动时用力的大小。实验效果操作更简单,体验更有效。学以致用,学生能很好的解释“行驶中的车辆为什么刹车后就能快速停下了?” 我觉得本课教学材料的有效选用,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轻松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