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曾经听了黄老师执教的科学课《铁生锈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令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教学中,每一个结论教师都设计了“猜想——观察”、“猜想——实验”的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探索过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思考,这时学生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结论,而是学习的快乐,科学实验的精神。
在猜想铁生锈的原因时,有这样一段实录。
生1:与空气有关;
生2:与水有关;
生3:与空气、水都有关;
生4:与煤烟有关;
生5:与温度有关;
师:铁生锈与温度有没有关系?
生1:没有关系,如果把没有生锈的铁钉烧红了,放到水里面降温后,用干布把铁钉上的水擦干,然后放在那里,跟烧之前的铁钉还不是一样的
生2:我也认为与温度没有关系。把没有生锈的铁钉烧红了,放到真空里,铁钉照样不会生锈。(提出“与温度有关”的学生欲言又止)
师:这只是猜想,到底与什么有关,我们还是要实验证明才行。
在设计“铁生锈的原因”实验后,有这样一段实录:
生1:我通过设计实验认为,铁生锈与空气无关。我把一颗铁钉沾上水,另一颗铁钉不沾水,放到那里,过一段时间沾水的生锈了,没有沾水的铁钉没有生锈。
生2:我认为铁生锈与空气、水都有关系。沾水的铁钉生锈了,没沾水的铁钉过一段时间也生锈了。
生3:他们这样做实验不准确,我认为,潮湿的空气,既有空气又有水份,应该把沾水的和没沾水的铁钉放到真空里去做实验。
……
真正的好课应是教师教学魅力的所在,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是预设与生成的巧妙处理的体现。因为课堂是生成的课堂,它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所以出错是平常的,正常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上课心里装的不是“备”得滚瓜乱熟的教案,而是这节课的教学灵魂——是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欲设,巧生成,激活学生的思维,巧处理,体现一种无声胜有声之美,体现水到渠成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