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陶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科学《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有什么》是《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四课。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由于这次活动前学生还没有学到这个单元,跳开前三课直接上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这样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就缺少了前面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知识基础。教学设计可选择2种思路。1.抛开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直接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和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2.在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后通过资料补充认识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再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由于陶老师是刚加入科学教学的新手又是兼职科学,在不熟悉各年级教材上下联系情况下我认为陶老师选择第1种设计还是比较稳妥的。
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研究的方法也比较多,不同的方法可得到不同的成分,在小学阶段主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以及沉积实验,当然也可适当补充对浸泡液体加热蒸发和烧土块的演示实验来认识盐分和腐殖质。从陶老师试教来看课堂的容量,完成教学目标时间也比较紧张,教学设计修改为安排用肉眼、放大镜观察以及沉积实验并充分交流归纳土壤成分,对浸泡液体加热蒸发的演示实验可根据时间多少安排机动。
实验指导方法有两种:1、分步指导,分步操作,这种方法老师扶的比较多,开放度较小。2、一次指导到位,再给学生充分时间实验。这种方法开放度相对较大。
对于新手陶老师选择第一种,沉积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先进行指导,指导比较细:把大块土壤放入水中观察并交流现象,再把剩余的土壤倒入烧杯中,碾碎搅拌静置。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表的重要物质,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是各种外力对岩石和土壤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和岩石。寻找土壤成分的沉积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壤里有什么,而且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几课的学习做些铺垫。
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这部分学生是没有困难的,开放度也随之加大。
在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教学中,充公体现了陶老师的语文教学功底,让学生阅读教材也是我们专职教师常忽视的一个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