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折形状》案例式评课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学生的探究重点是把纸折成不同形状,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如果把物体的形状改变成三角形、圆柱形、拱形等,都可以增加其承受力。 本课的教学是从如何解决一张纸承受一本科学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研究的欲望。 在学生产生探究内需的时候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形状(如:三角形、方形、圆柱形、六边形)的纸筒,先预测在竖立的纸筒上可以放多少本书,再实测,从而发现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从而体会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注意做这个实验时,纸的大小、厚薄要一样,建议可以用比较结实的包装纸。教学中还利用看似普通的蛋壳、纸筒支架试验,让学生发现它们的承受力非常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 最后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物体,明白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道理。 这堂课黄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验记录的形式提示学生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控制完成。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折形状的过程黄老师是在课前带领大家制作的,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承受力大小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法把自己组的形状折好,完成不同形状的承受力大小的实验。课堂上当学生看到一个圆柱形的纸筒上竟然能放15本科学书时,都惊奇地叫了起来。使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亲历科学给学生带来的无比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在本节课当中黄老师注重了对学生身边事物的介绍,在这节课的课件当中有很多的图片都是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拍摄下来的。这样给学生亲切感,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课的魅力,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看似平凡,却常常给人以惊喜。科学教师应与学生一样,永葆童心,带着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发现,揭开一个又一个秘密,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