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评《我来造一张纸》 “我来造一张纸”一课,目的是通过了解古代造纸技术的一般流程,引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活动。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思考的是,关于古代造纸,学生们有一个简单而模糊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真正地弄清楚这一点呢?在学生进行造纸实验时,是否有必要由教师用7、8分钟给学生做一次示范呢?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信息技术的整合切入点。该课程的设计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这一节课中,教师采用了网络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整合教学,所有相关知识、素材都放在网站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实现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展示知识等方式的自主合作式的探究学习。 在知识准备阶段,教师提问:关于古代造纸,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只能答出只言片语的东西,于是教师设置了一个任务:利用网站自己学习关于古代造纸的知识,由于教师把握了整合设计要求简单、易于操作的原则,虽然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也很容易地进入了学习,网络这一技术手段本身没有给他们造成任何障碍。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各自在网上探索着古代造纸的原材料、古代造纸的发明人蔡伦以及古代造纸的流程,由于网站做到了文字、图片、声像资料的综合表现,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不断地发现相关知识,还和附近的同学、和走到身边的老师做着交流。有一个小细节,值得强调一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