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课的评议 说明:施老师的这节课是为参加高新区新课改展示课而准备的一节课,在初一(1)班已经上过这部分内容,因为展示课需要,教案和教学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我们听的是在初一(1)班第二次讲述这节课题(因为同年级其他班级当时均已学习完这部分)。 先谈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 第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课件设计的很好,很实用,图片清晰醒目,直观性强,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第二:整节课结构很清晰,条块分明,过渡自然巧妙,重点很突出,整个知识结构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 第三:通过看图、读图、画图、分析图,把整个知识贯穿起来,以图示的方法引出知识结构上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第四:注重理论和生活实际知识的融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把生活搬进课堂,把课堂融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活化; 第五: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寓教于乐,吸引学生得到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第六: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反映积极踊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从教学环节上来看: 在开始引言部分,教师把温度计比喻成一个知冷知热的好朋友,这个比喻很好,也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知冷知热”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课堂先从气温的日变化图着手,推导出气温的日变化涵义,再有学生由气温的日变化推导出气温的、月变化、年变化,由气温的时间变化过渡到气温的空间变化,由气温的变化图分析出气温变化的原因、规律,整个知识点一气呵成。 但是个人认为这节课也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一:课堂教师语言啰嗦,语句重复多,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第二:有些地方语句的表述值得商榷:如水沸腾时是否一定是100°C?燃气的火苗与水汽蒸腾的联系等表述不严谨; 第三:所提供的气温资料(教师讲述是苏州的资料)不够典型,缺乏代表性; 第四:让学生观看海陆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归纳出原因、让学生判读青藏高原上的温度特点这些要求都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 第五:由于是重复讲述的内容,无法真正的反应学生的掌握情况。 当然,瑕不掩瑜,从这节课堂教学的设计、构思和整个教学环节,都能反映出施维老师厚实的教学功底、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教学风格,不愧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