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园春秋》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 编者把本课内容放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既是把它当作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想以本课作为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2、知识体系: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教材共分三目:大傩之舞、南戏与杂剧以及徽班进京,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3、课标要求与重难点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基础,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戏曲产生发展的原因和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成就。 基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了解很少的状况,结合课标要求,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戏剧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成就。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难度,把这两个问题确定为本课难点是合适的。 (二)教学方法: 1、设计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及其学习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并注意发挥教师重要的导向作用,设计一些有思考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说明其艺术成就,理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戏剧文化盛衰的关系。通过材料阅读和观察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及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分析戏曲发展原因及其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渗透学习掌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B、通过启发学生分析戏曲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思考未来发展之路,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由于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喜欢。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设置适当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学习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介入历史,设身处地感受历史,合作探究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3)启发性教学法。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法分析: 采用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此落实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 5、使用的教具主要有多媒体平台和课件。 (三)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设置3个环节:梨园的昨天—新课讲授、梨园的今天—知识拓展、梨园的明天—知识延伸。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指导学生预习 阅读课文,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园的昨天 戏曲 知识 新课导入 5 分钟 1、介绍“梨园”一词的由来及王国维对“戏曲”的解释,让学生对“梨园春秋”这一课题有一初步了解。 2、设问: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哪几门传统艺术?今天我们将来了解另一门传统艺术——戏曲。 3、播放戏曲(高甲戏)选段,让学生辨别这是中国戏曲中的哪一剧种。 4、过渡:中国的地方剧数目众多,戏曲的发展由来已久。那么中国戏曲的根在哪呢?或者说它的源头在哪呢?”(由此导入新课。) 根据已有的戏剧知识参与师生互动。 从介绍戏曲小知识和列举学生较为熟悉的地方剧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戏剧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古代戏曲的发展轨迹 正课学习 10 分钟 设问1:什么是傩?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 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设问2:南戏主要流行于哪一区域?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 设问3:元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当中? 积极进行 问题探究, 主动建构 良好的认 知结构。 1、熟悉课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 徽班进京 正课学习 12 分钟 情景创设:播放京剧选段。 过渡:元杂剧之后,直至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当数哪个剧种啊? 设问1:京剧有个“京”字,那么它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吗?为什么叫京剧? 设问2:为什么地方戏都到北京表演? 设问3: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分组讨论:在京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你认为哪个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注:老师点评学生意见,但不必给学生一个结论。) 阅读文中相关内容,积极参加分组讨论,并交流意见。 1、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影响京剧形成的重要因素。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梨园的今天 京剧 常识 知识拓展 3 分 钟 补充京剧常识,介绍梅兰芳的京剧成就。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作交流分享。 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加强学生对京剧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戏曲发展现状分析 知识拓展 7 分钟 1、听几段戏曲片段,辨别这是何 种剧种。 2、 展示图片,提供相关材料和数 据,引导分析戏曲现状—— 喜:戏曲艺术繁花似锦。 忧:戏曲遗产有失传的危险。 (过渡)思:戏曲如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1、欣赏音乐。 2、思考并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戏曲的发展现状,理解保护民族遗产的重要意义。 梨园的明天 戏曲未来之路展望 知识延伸 7分钟 情景创设:播放《说唱脸谱》,展示相关材料。 讨论:为什么要让京剧这一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怎样才能做到“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1、欣赏音乐。 2、参与讨论,进行课后探究。 1、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加强情感教育。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结 1 分钟 点明这节课在前两个单元中的地位,与第三单元有何联系,引导学生预习下一单元。 激发学生学习下一单元的兴趣。 (四)课后反思: 我认为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对历史形成理解、感悟和思考。本课在设计教学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分析戏曲发展现状,启发学生思考戏曲未来发展之路,在这一点上做得较成功。课后也有不少学生就如何传承保护民族文化这一问题同我进行了交流,可以说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附)板书设计: 《梨园春秋》 一、梨园的昨天(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 (一)、傩戏——戏曲的源头 1、傩的含义 2、傩的发展过程 (二)、宋代南戏—戏曲的形成 1、成因 2、流行区域 3、特色 (三)、元杂剧—戏曲的成熟 1、成因 2、流行区域 3、代表人物 (四)、京剧──戏曲的鼎盛 1、产生背景 2、产生过程:1)契机 2)标志 3)发展 3、历史地位 二、梨园的今天:戏曲艺术发展现状 三、梨园的明天:戏曲未来发展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