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共有三目: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3、王安石变法。其中,第一目是北宋中期改革的背景,第二、三目是改革的主要表现。庆历新政是针对北宋社会积弊所做的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较全面的改革。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因此,本节的核心内容便是“改革”二字。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一目,教材分四个方面加以叙述:A、严重的土地兼并;B、冗官、冗兵和冗费;C、农民的反抗斗争;D、辽、西夏的威胁。概括起来说就是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疆危机。 (1)财政危机:主要来自于北宋的土地兼并;冗官、冗兵、冗费;送给辽、西夏大量的绢银这些因素。①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买卖得到保护,从而加剧了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直接导致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②北宋统治者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机构重叠,人事臃肿。科举制改革导致官吏人数激增。此外,“恩荫”受官也使官僚队伍日渐庞大。官吏增多,官俸随之增加。北宋政府采用募兵、养兵制,不仅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导致兵员素质低下,操练不勤,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也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所有这一切,都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支出。一减一增,造成了北宋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2)政治危机:土地兼并造成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生活恶化。财政困难又使北宋统治者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所有这些情况,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 (3)边疆危机:北宋中期,民族矛盾依然严峻。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北宋在战争中进一步消耗了财力,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加剧,北宋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