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人误解时》评课稿 谢老师《被人误解时》这堂课的设计精当,材料选择严密贴切,辅导技术运用恰当,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论中理、演中明,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使活动过程成为学生心理的自助过程。 一、设计环环相扣,突出辅导主题 这节心理辅导课,谢老师围绕“误解”设计了一系列活动环节。课始,她抓住了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性,播放了一段《被误解的黄鼠狼》,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课堂中,而且还顺利地引出了辅导主题。接着,小调查的呈现让学生发现并认识到误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很普遍的,同时呈现一些例子,为下个环节的学生回忆自己被人误解的事情埋下伏笔,让学生有话可说。然后,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被人误解的经历,并拿出绳子打上结,表示误会就像一个心结打在心上,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再通过小品的呈现,让学生领悟到,误解不及时处理的话,后果会相当严重,必须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去消除误会,从而引发学生讨论消除误会的方法。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出现,学生的情感更会被激活,体验也会更深刻。随后,学生运用方法打开心结,将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知道如何及时处理误解,最后在欢乐轻松的歌声中结束活动,升华了主题。各环节层次清晰,主题突出,环环相扣。 二、辅导层层深入,关注学生心理 辅导过程中,谢老师时时刻刻通过自己的语言与非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关注:亲切的语气,关切的眼神,专注的倾听,友善的态度,甜美的微笑,适时的点头,轻柔的拍肩,无不让学生感受到丝丝温暖。这样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地开放,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地张扬。整堂课都充满着思想的碰撞,激情的交流,课堂氛围轻松开放。 特别是“打心结,解心结”这一活动中把学生的“心结”用一根红绳打结来代替,不仅形象,而且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再次体验回忆当时的情景。 “同学们,你们有过被人误解的经历吗?”谢老师一语刚落,学生纷纷回应:“有!”“谢老师请学生闭目静静地回想当时的情景。当学生从回忆中睁开眼睛时,谢老师徐徐说道:“这误解就像一个心结打在我们的心上。如果您有被人误解的话,那么就给红绳打个结。这个结要是活结。”继而让学生想办法打开心结。 心结需要打开,不然压抑在心,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解开心结?这是每个孩子所共同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哪里来?来自于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不过需要复现、需要整合、需要提炼。谢老师提供了一个来自于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小丽和小影因误会而闹不和的事例。真实的现实案例唤起了孩子们的原有体验。“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很热心,大家来帮帮小丽吧!”进而鼓励学生去想各种解开心结的方法,在归纳总结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帮助他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谢老师引导孩子联系自身,自己来运用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心结被打开了,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认知也得到不断的调整。在教师层层深入的辅导过程中,通过心结一打一解,学生的体验在不断加深,逐渐内化,不断成长。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一、 辅导目标要明确些 谢老师这次辅导的重点应该是运用方法打开心结,学习方法消除误解。而谢老师则是引导学生感受误解的严重后果及探求消除误解的方法上下功夫,耗费较多的时间。以致于运用误解方法时匆匆过场,导致课堂留下“跳楼”悬而未决这一遗憾。 课堂上谢老师呈现三类产生误解的事例:与同伴之间的误解,与父母之间的误解,与老师之间的误解,意在打开学生的话题。可是,这堂课让学生全面广泛谈误解的事例,虽然参与面广,却谈得不过深入,成了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致使辅导散慢,课堂拖沓。其实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一个方面的方法,如与同伴之间的误解,这是学生中最常见的、急需解决的误解。学会其一,便能举一反三。这样辅导目标会更集中,辅导过程可以更从容些,辅导应该更有效。 二、 回应上要更积极些 谢老师很机警,回应也挺到位,当学生不愿当众讲述自己的事例时,谢老师趁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但有些细节处理要更精准些,如小组汇报课堂躁动时,谢老师只是简单地回应:“请大家不要动“结”,比比谁坐得好”;再如“绝交——跳楼” 这个问题的悬而未决。谢老师若积极调整预设,更关注学生情绪反应,并利用学生的积极情绪组织课堂。如:“哪一组学会了倾听,哪一组先交流!”并及时鼓励孩子。如“绝交——跳楼”这一问题,谢老师可以追问孩子:“你觉得跳楼能解决问题吗?”让该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是动用团体动力。谢老师要是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资源,相信学生打开误解,生成课堂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