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班美术活动《创意棉绳画》说课稿 一、对课题的认识及活动的产生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分为绘画、美工和欣赏(我园的三个子课题)三大类。幼儿是美术教育的对象,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美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因此,在十•二五课题的开展中,我们不断地摸索、探讨和实践,进行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美术课程。旨在以美术活动为抓手,促进幼儿美术技能、创造力、审美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作为子课题《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引导》的承担者,我也一直不断地在尝试美术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观察,我发现大班孩子经过小、中班的积累,在美术活动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现形式,比如:粘贴、泥塑、装饰等。但是在平时的活动中,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发现,对于基本的技能大班孩子掌握得较快,但大部分幼儿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自己的创意,“在美术活动中,如何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开展赋有创意的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点,我选取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棉绳作为活动的主要操作材料,不仅让幼儿在美术创作技能上有所发展,并且让其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创意的表现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各项能力。 二、活动前期的思考与定位 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运用棉绳摆图、拖拉的方法进行创作,感受色彩和线条之美。 2、能根据图形大胆想象,并进行适当添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1、学会用棉绳进行创作,感受色彩和线条之美;2、能根据图形大胆想象,并进行适当添画。用棉绳来画画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而操作的棉绳又较长,为了让每一位幼儿都学会用棉绳创作的技能,我又将第一点作为本活动的难点。而图形完成后的添画,则让幼儿通过想象发展了其想象力。 美术教育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既要有孩子知识经验的了解,又要有孩子操作的教具学具,所以一定要细致考虑,让它发挥好作用,为教学活动服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作了如下充分的准备: 1、PPT课件(一段棉绳画制作过程的视频及步骤图),电脑、电视机、相机。 2、范画一幅、棉绳、卡纸、各色颜料、小毛巾、桌布、反穿衣等。 这是一次幼儿自由创作的美术活动,棉绳画制作过程的视频影响幼儿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败;棉绳为幼儿自由摆图提供了操作材料;各色颜料则给了幼儿更多的选择权,从而通过画面感受色彩之美。 三、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引导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激发创作兴趣——整理操作思路——动手探索创作——分享交流作品。 我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组织与引导幼儿开展活动,鼓励其发挥想象力。我组织引导如下: (一)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美术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应该以孩子操作为主,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导入稍微多一点关联问题,时间就会浪费掉。因此,一开始我就以棉绳直接导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对棉绳的讨论,引发幼儿对棉绳画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破以往美术活动中,教师现场示范的方法,而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播放棉绳画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制作方法,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当老师问:“你们想不想看看我做的棉绳画?”时,激发幼儿对棉绳画的关注,初步让幼儿感受到简单的棉绳会做出如此漂亮的画,为下一环节的动手创作做好铺垫。 (二)议一议,整理操作思路 当观看完视频之后,孩子们创作的心也蠢蠢欲动,他们迫不及待地也想来试一试。讲解与示范是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范画、操作与语言相结合,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棉绳画的制作过程,我不仅采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幼儿;同时,我还将示范的权利交到幼儿手中,形成教师引导下的师幼互动。由于是同龄人的示范,对幼儿产生更为亲切地“你能行,我更行!”的愿望,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整理好思路,产生积极的互动。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课件步骤图帮助孩子们理清制作过程,照顾到全体幼儿。同时,通过教师的现场添画,给了幼儿一个很好的示范,为孩子们在创作中的想象添画埋下伏笔。 (三)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是关键,对幼儿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便是遗憾。实际上,有些变形、夸张的幼儿作品往往是幼儿自己直觉经验的体现,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产物。作为教师,在辅导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幼儿手中,更多地用语言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你的画像什么?可以添上什么?”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大胆地想象。经过老师的一个点拨,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在肯定大部分幼儿创作的基础上,我又重点观察指导能力弱的幼儿,鼓励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添画,努力完成作品,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这样,美术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这一环节既包括活动的重点,又含有难点在里面,在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正确引导下,活动的难点就很轻松的克服了。 (四)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评价一幅美术作品时,同样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把孩子的眼睛比作一个万花筒,那我更愿把孩子们比作大师级的评论家。孩子心中有一套他们的评价标准,教师在注重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我们知道,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在这一环节,我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幼儿的作品用相机拍下来,并鼓励幼儿对同伴的作品进行大胆的猜测,“你觉得这幅画像什么?”为幼儿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台,拓宽了幼儿对作品的不同解读,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审美能力。 四、活动后续的反思与延伸 幼儿园美术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需要通过教师启发性的语言、适宜的教学方法、合理的组织,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探索活动,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讲一讲”,教师层次清晰的组织整个活动,并引导幼儿在自由的操作环境中开展了赋有创意的美术活动;并且遵循着让幼儿“做得开心,做得自由”的理念为原则,以“来之幼儿,还之幼儿”为突破口,使幼儿的观察力、创作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不止于此,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讨,希望能够生成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让我园的特色更具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