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身边的垃圾》——校园垃圾箱变身记 说课稿 一、了解背景,整体建构 垃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在产生垃圾。怎样解决恼人的垃圾问题呢?为此,小学探究型课程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包为学生提供了《关注身边的垃圾》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看看家里的垃圾制造情况,再看看校园垃圾箱的利用情况,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想想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关注身边的垃圾》分为四个活动:《制定侦察计划》、《侦察家庭垃圾》、《家庭垃圾合理分类》、《校园垃圾箱变身记》。本次探究活动是整个关于垃圾探究的第四个活动《校园垃圾箱变身记》,主要是在学生前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课前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分组实地考察校园不同区域的垃圾箱,寻找各区域垃圾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设计出自己满意的垃圾箱,使垃圾箱变身,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解析教材,重构内容 1、 依据教材图文,解读教材内容 (1)寻找教材中的显性信息 ① 调查学校的垃圾箱 ◆ 校园里主要有哪些垃圾? ◆ 现有的垃圾箱使用情况如何? ② 设计垃圾箱 ◆ 校园里的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 ◆ 新的垃圾箱应具有哪些特点? ③ 确定垃圾箱的分布 ◆ 新的垃圾箱安放在哪里比较合理? (2)挖掘教材中的隐性信息 ①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校园各区域垃圾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② 针对校园垃圾箱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③ 让垃圾箱变身,设计出满意的垃圾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合理安放校园垃圾箱,提高空间布局的能力。 ⑤ 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根据传递信息,重构教学内容 设计了内容建构图 三、根据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实地考察学校不同区域的垃圾箱,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并尝试解决。 2、能针对学校垃圾箱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并设计出实用、美观、方便的校园垃圾箱。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校园垃圾箱。 教学难点 对校园垃圾箱提出改进意见,并针对性地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垃圾箱。 四、根据方法特点,构建教学模式 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模式虽然是多元的,但在研究方法上,一般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对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实验证明、探讨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技能。 鉴于此,本节课我在分析教材、解读学生和选择策略的基础上,综合本活动的活动目标和内容特点、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结合产品设计类探究活动的基本特点,以“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按照“考察发现——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拓展延伸”为基本教学流程展开,让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自主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真正发展。 五、分步解读学生,选择有效策略 第一环节:实地考察 解读学生: ◆ 校园垃圾箱考察区域主要有5处,学生并非完全关注到 ◆各小组基本上都会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记录垃圾箱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能表达较直白。 有效策略: 调查前先将学生按照不同区域来分组,避免重复和遗漏。 指导学生从数量、结构、容量、外观、分布、使用情况等方面考察垃圾箱现状 建议各小组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既全面呈现了学校不同区域垃圾箱的现状,又对各小组调查情况进行了一次完整再现,学生们从中寻找出问题比较严重与集中的几个区域。培养仔细观察、小组合作的意识。 第二环节:发现问题 解读学生: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时可能表达较直白、不全面。 交流垃圾箱存在的问题时可能有不合理处 有效策略: 教师辅助学生从功能、大小、美观、方便等方面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主观看法予以肯定,教师应该及时作出纠正与解释。 设计意图: 根据调查表的内容,由负责调查该区域的组长向全班介绍垃圾箱的数量、结构、容量、外观、分布、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人际交往等能力。 第三环节:提出建议 解读学生: 每个学生对要改进垃圾箱的区域关注不一定相同。 小组里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选区域垃圾箱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但可能并不完整与规范。 有效策略: 重新分组,选定一处你所想要改进的区域。 通过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扬长避短,完善各组的改进意见。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商议,选定改进区域。然后,从垃圾箱的功能、大小,美观、方便、材质等方面对该区域垃圾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重新梳理,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为后续的垃圾箱设计即解决问题提供方向。在讨论与发言中养成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好习惯。 第四环节:设计垃圾箱 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解读学生: 部分学生在设计前没有方向与思路 学生填写设计意图时比较单一 部分学生画垃圾箱草图时可能设计过于繁琐 在评价作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可能不够规范。 有效策略: 通过欣赏教师提供的几幅垃圾箱图片,寻找作品的优点,来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取长补短,改进各自的设计方案 指导学生在画草图时,尽量做到线条简单,色彩鲜明、突显主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实用、美观、创意等方面交流设计方案,评价设计的作品。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构思、创作,学生边交流、边思考、边实践,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五环节:献计献策 解读学生: 部分学生能想出一些好的办法,说出一些好的点子。 有效策略: 引导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让设计出来的优秀作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要想改变现有垃圾箱的现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洁净、更美丽。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让学生献计献策,使作品更具合理性,更富有利用价值,更易被学校采用,由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校园主人翁意识。 六、设计特色与亮点 这节课的特色是想借助《校园垃圾箱变身记》这一主题内容建构的实践研究,比较教师开展课程设计与专家开展课程设计的不同之处。通过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以及自上而下的专家诊断,探索出该课程运用“思维导图软件”辅助研究“主题内容建构”的一般策略和规律。 这节课的亮点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校园垃圾箱问题,通过“主题内容建构”, 对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和设计,并探索出主题建构的一些方法、途径、策略,使相同系列的探究主题在滚动实施中不断切合学生需要,走向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