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说课教案 一、教学和教育目标 1、知识要求: 识记: (1)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范围、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3)我国税收的性质和税收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4)偷、欠、骗、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运用: 根据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纳税 2、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1)通过对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者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在处理积累和消费两者的关系上,片面追求高积累,不切实际追求高消费都不利与生产的发展,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懂得必须全面地问题 (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收支相抵使最理想状态。但国家地经济和社会状况是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止的。所以,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收支完全相抵是难以做到的。出现收大于支或支大于收都是正常的。通过以上分析,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觉悟要求 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依法自觉纳税的意识。例: (1)通过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要求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应状况,凭主观愿望分配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初步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2)通过税收基本特征和作用,偷、欠、骗、抗税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教学,使学生有自觉纳税的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系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认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本课的地位和逻辑结构 1、地位:使全书的重点之一。因为: (1)从社会产品分配的理论来看,它使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由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状况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