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儿童的权利》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儿童的权利》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国际组织与公约》的第三课。本课着重了解《儿童权利公约》的内容,感受我国政府对儿童权利的尊重,体会保护儿童是人类的共识。 本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步了解一些侵害儿童权利的行为。这部分由玲玲的日记引出,展现了世界范围内儿童权利受到侵害的一些现象。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权利的侵害主要围绕四个场景展开,基本对应《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到的四大权利,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铺垫。第二部分“历史坊”与“聪明豆”——《儿童权利公约》的由来及主要内容。关于《儿童权利公约》的由来,教材在“历史坊”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较深,学生略微了解即可。“聪明豆”是对《儿童权利公约》中四项基本权利的图示解读,它们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与参与权。第三部分“七色光”——我国政府对儿童权利的认识和尊重。我国政府积极遵守承诺,履行公约,让每一个儿童享有美好的未来。第四部分“我能行”这部分针对儿童权利受到的侵害,落实写信的行动。第五部分“新视窗”——“国际公约”这部分内容教材未过多展开,只是对什么是国际公约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列举了两个除了《儿童权利公约》之外的国际性公约,而且强调国际公约的制定和贯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生活在父母、长辈、老师的呵护、关爱下,在他们心中,父母、老师就是权威,他们就应该无条件地听从。他们不知道自己拥有合法的权利,对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现在,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但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我国政府关爱儿童,尊重儿童,制定了许多保护儿童权利的相关法律条款。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儿童权利公约》的内容,以及我国保护儿童权利的相关法律条款,懂得在生活中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教学目标制定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权利公约》的内容,会在生活中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2、了解《儿童权利公约》的由来,体会全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3、收集资料,交流探讨《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四项基本权利在生活中的体现。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的实行情况,体会全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2、知道国际上一些国际性公约的名称,懂得国际性公约的制定源于人类的共识,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权利公约》的内容,会在生活中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2、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的实行情况,体会全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四、教学实施(含教法与学法) 我选择两课时作为本课的教学时间。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是这样考虑的,即让学生课前参与收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依托现有教材的文字图片,适当拓展儿童权利相关条款的资料,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讨论辨析,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的内容。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请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四项基本权利在生活中的体现的事例。例如:生存权:从小接种疫苗,打预防针,在学校每年有健康体检、验血,检查贫血,牙宝宝活动,最近几年又参加了少儿医保。发展权:《义务教育法》、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保护权:《未成年人保护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生病时,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参与权: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积极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我们可以发表一些建议,或提出一些适当的合理的要求。少代会召开之前,让代表先写好提案,每学期学校食堂向我们征询改进意见等等。 课前学生充分准备,通过上网、查阅报刊杂志、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既拓展了资源,增加了认知,又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从而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权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依托教材,充实资源 出示《儿童权利公约》部分内容,学生看到这些条款,以及被提到的多达几十种的儿童权利,感受到少年儿童应受到全人类的保护。以及拓展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关法律《义务教育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儿童玩具强制性国家标准》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儿童的相关法律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保障,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国政府对儿童的爱护和关心,对儿童权利的认识与尊重。 三、联系实际,讨论辨析 讨论案例,妈妈偷看玲玲日记。自我测试,儿童权利知多少。列举几个涉及儿童权利的事例,判断、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课上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既巩固了所学的的内容,又活跃了上课的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儿童权利就在身边,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儿童年龄虽小,但也有被尊重被重视的要求和权利。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可以享有的权利,才能捍卫自己的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