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本科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从尊重、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开始,把爱推及社会;从个人之间的关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的爱心与努力。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很愿意去帮助他人,把这种关爱推及社会。
(三)说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为了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感悟、体验残疾人的社会生活,从而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自觉地尊重和关爱残疾人
2.难点:让学生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说教法
观察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换位思考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1、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看《感恩的心》手语舞表演,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
2、引出盲人、残疾人,出示图片。
问题设计:让学生说说在你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效果评价: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的话题,对于孩子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个生活在他们身边、却又往往被大家忽视的特殊群体的关注,我以“感恩的心”为突破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目光迅速转移到了残疾人的身上,话题也由此顺利展开。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设计意图:情景模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
问题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残疾人是怎么生活的吗?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活动1、让学生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别人说话听不到的痛苦。
2、体验肢残者:穿衣服都很不易。
3、体验盲人走路。
模拟体验后,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效果评价: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
三、触动内心,整体感悟
设计意图: 使学生产生同情心,帮助学生理解残疾人身体残疾,但人格与正常人一样平等,他们需要被尊重,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
问题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残疾人的哪些先进事迹?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触?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1、播放残疾人催人奋进的图片。
2、教师介绍残疾人的先进事迹。
3、学生发言,说所知道的残疾人的先进事迹。
4、学生谈感受。
效果评价: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而加深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认识到每一个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为他人服务。
四、感悟提高,拓展升华
设计意图: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福利机构和设施等,体会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问题设计:通过读“一个残疾人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残疾人专用的设施呢?你还知道哪些社会关爱残疾人的行动呢?
1、读“一个残疾人的心里话”,换位思考他们的不易。
2、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体会社会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
效果评价:教师采取鼓励学生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教师补充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特别是一些最新信息,如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生活环境;残疾人专用设施;社会对残疾人的其他关爱行动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与残疾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如遇到盲人,一定要先发出声音,再接触他,否则可能会使盲人受到惊吓。这些方法的掌握,能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在社会中生活。
五、知情意行,深化主题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的主题“伸出爱的手”,升华主题。
问题设计: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残疾人,也让我们真正懂得了应该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我们的社会也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对待残疾人应该怎样做呢?----伸出爱的手。老师相信你们会伸出你们爱的手,去关心你们身边需要特殊关注的每一个人。
效果评价:过去我们一直把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强调要同情和帮助他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残疾人并不希望得到别人施舍的怜悯。他们需要的是同情、理解和尊重。走近残疾人,既要看到他们的不便,也要看到他们的付出,更要看到他们的出色,看到他们对平等、尊重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