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荷与电流 1.调动学生资源,关注学生学情: 林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前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通过观看导学视频,达成知识传递,完成自学检测,提交疑难问题。课中从科学问题出发,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和问题解决中理解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设计、探究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能力。课后通过在线目标检测、开展多维练习,达到量化评价、反馈及时、巩固提升的效果。从中可见,各环节都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而设计的。 2.设计趣味活动,增强学习体验: 实验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而趣味实验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林老师一方面立足于教材将课本中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橡胶棒与毛皮摩擦的实验进行变换,将其作为验证物体带电情况验证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敢于突破教材,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引入尼龙绳摩擦相斥、滚动的铁罐两个趣味实验,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现象进行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发挥技术优势,优化学习评价: 利用技术进行及时评价,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相比传统纸笔反馈而言,在线进行目标检测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一是,评价量化,教师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现场统计并显示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而判断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度。二是,反馈及时,学生能够在线提交自己对本节课的困惑,教师也能够通过平板知晓学生个体的知识掌握情况,据此给与个性化指导。三是,分层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层次梯度的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巩固提升。当然,这种技术只适合知识目标纬度的检测,而不适合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达成度检测。
反思:基于技术的课堂翻转,对硬件要求高,课前投入多、耗时长,适合温州二中硬件全、生源好、师资强的学校。但是,对于硬件软件都薄弱的学校,这种翻转模式难以推广和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另辟蹊径来达到相同的目的。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数码照相机、投影等都可以替代pad,及时地捕捉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想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