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杠杆平衡》说课稿 四年级(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一、说教材和谈学生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杠杆平衡》是小学自然科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杠杆与平衡》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教材的编排思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通过利用文具制作一个简易跷跷板,初步感知杠杆;第二部分:通过观察跷跷板的运动,从而认识什么是杠杆;第三部分:利用杠杆尺进行杠杆平衡的实验,探究使杠杆平衡的方法。 2、学生实际: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跷跷板”等杠杆,对杠杆认识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自然课上学生已经习惯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但学生对进行复杂实验比较薄弱,同时对复杂的实验数据的整理和从中找寻规律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这节课,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探究杠杆平衡实验,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实验中自主探究出杠杆平衡的规律是本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再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通过实验发现当左右两边钩码数相同,且所挂位置相同时,杠杆可以平衡。 3、通过实验发现当左右两边钩码数不同时,适当调整钩码位置,杠杆也可以平衡。 4、培养通过动手操作寻找并总结规律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亲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了解使杠杆平衡的方法,尝试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并从中归纳和总结规律。
二、教学设想 “杠杆平衡”这节课是学生初次在课堂上接触简单机械——杠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寻找事物规律的科学探究能力,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思考,我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了四个主要活动环节:①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出课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象与猴子是否能够一起玩跷跷板,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和探究的兴趣;②利用文具制作简易“跷跷板”,并观察其特点,从而认识杠杆;③实验探究杠杆平衡;④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再次讨论猴子和大象玩跷跷板的问题,并简单介绍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为下节课做铺垫。 其中第三个活动环节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同时改变两个变量:一个是钩码的位置、一个是钩码的数量。这是比较复杂的实验。如按照自然课本配套活动手册中的表格来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给定学生杠杆一侧的钩码数、距支点的格数,以及另一侧的钩码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格,来确定另一侧据支点的格数。这样的实验设计的确很简单,但将学生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