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科书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到校园里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描述记录;另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要求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笔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来记录。用简图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抓住观察的重点。 二、学科整合思路 本节课是在模式二背景下开展的观察活动课,通过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激发他们实践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 观察准备环节,播放拓印树皮过程的录像视频,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指导具体化,为接下来的实地观察做好铺垫。 课堂观察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动手测量、认真填写观察记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 总结活动时,让学生充分交流观察所得,使他们的观察交流、探究发现、口语表达、动手操作等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多媒体设计表 序号 媒体内容要点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方法 媒体来源 1 拓印树皮 视频 A D 自制 2 观察记录表 PPT B、D D 自制 说明: 1、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B、举例说明,建立概念 C、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有的放矢,对照检查 2、 媒体使用方式包括 A、 播放—提问—讲解 B、播放—讨论—总结 C、讲解—播放—概括 D、边播放,边讲解 E、播放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来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制定观察计划(室内)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播放“拓印树皮”录像视频】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播放记录表ppt课件】 二、实地观察活动(室外)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总结整理活动(室内)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树的不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树冠有大小 都需要阳光、水 树干有粗细 都有树干、树皮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都有树叶、果实 结的果实不一样 …… 叶片不一样 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