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教材分析: 《自动感应小风扇》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第1课第1课时的内容,它主要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理解与认识什么是人类智能和什么是人工智能;第二部分是让学生知道人工智能有哪些应用,通过学习让学生尽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人工智能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故事,对故事中的“机器人”等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通过老师讲解人“智能”产生的过程,简要剖析“智能”的奥秘,打破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客观的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人类智能。
2.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
3.认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科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学生区别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4.培养学生的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及合作意识。
2. 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它怎样为人类服务的?与人类智能有什么区别?
(2)教学难点:
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类智能。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自学任务提示课件。。
设备方面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六、教法和学法:
机器人课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任务驱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态氛围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出现,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任务设置,使学生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七、教学过程与预设: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感受理解什么是人类智能;
2、课堂开始就指明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讲解课堂任务表,让学生掌握课堂活动规则,提高课堂效率。
3、精心设计每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体验活动内容,服务教学目标、重难点。力保难度适中。
4、针对每一组的体验内容都提出两到三个问题,这些问题逐层深入,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以及如何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并且每一个问题的表达都是经过锤炼,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明确方向,不迷惑。
5、设置的交流展示环节,将自己体验的过程和获得的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达到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展示自我的能力。
6、总结学生的体验和交流活动,回应课前提出的什么是人工智能问题,使得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心领神会,豁然开朗。
7、最后,以视频《排爆机器人综合演示》再次掀起课堂高潮,引发学生的争论,并明确提出辩证的看待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八、设计意图:
为了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在组织教学、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以及没有被学生关注的问题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的空间。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尽量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九、评价:本节课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一个“新”字。教学结构上,一改传统讲授为主的特点,只发挥了“引”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中,克服传统教学主动接受知识的毛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广播、示范、监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上,学生互相质疑,转换教师、学生角色,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