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份实验记录》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一份实验记录》是宁波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关于计算机作文的第一课内容,它是教材关于在文字操作和记事本、写字板软件功能的延伸,而且贯穿 着以后整个word软件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软件其他功能的基础之一,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更是形成“了解熟悉——技能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通过任务推进,很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记事本和写字板的基本功能、窗口组成和保存的方法,也掌握了快速输入文字的方法。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word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学会word文档的新建与保存。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word软件的其他功能打下基础,也 二、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的小学5年级的学生,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office软件的普遍使用,使得学生对于word软件的操作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对于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和窗口组成的理论知识却知道的很少,考虑到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也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我对本课的主题做了重新的设计,根据学生在科学课中需要进行的绿豆发芽这个实验,先制定一份试验计划,这样既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也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word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知道启动word的方法,掌握word文档的新建和保存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启动word软件,掌握新建word文档,熟练对word文档的保存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用电脑代替纸笔设计一份实验计划的快捷,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自我激励、自我展示,体验成功,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重点:在word中输入文字,word窗口的组成 难点:知道知识迁移来学习新软件的方法 四、 教法学法:课堂上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使用,可以很好的突破重难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技术性,应用性,任务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任务为核心这一思想。 本课我主要采取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求解法、演示讲解法、知识迁移和对比 情景导入法是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法作为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具有层次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来进行积极的知识建构,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事先由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或者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来构成情景引入。然后,以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以及拓展应用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养成创造性地思考、工作与学习的行为习惯。 与上述教法相对应的学生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索法、讨论法、 自主探索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教学准备:这节课的具体实现是在我校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极域”这个多媒体控制平台来进行的。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也能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结合科学课学生的实验,设计一个绿豆种子发芽这样一个实验计划,然后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因为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科学实验,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因此我改成让学生为科学课设计一份实验计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电脑代替纸笔设计一份实验计划。 (二)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本环节我设计分别设计了认识word、记录实验计划、保存计划这三个任务。 认识word这个任务分为认识word软件的图标、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知道word软件的窗口组成这三个部分,其中word软件图标的认识我是板书“word”这个单词,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单词在桌面上找图标,从而知道word的图标;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我是让学生回忆启动记事本和写字板的方法,这样利用旧知识来迁移学习新知识;word软件的窗口组成我是引导学生对比写字板和记事本的窗口来学习,可以从窗口组成的复杂度这一方面来说明word软件的功能之强。这一任务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和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学习,以此突破 (通过教材自学) 分成几个小任务展开 教师创设层次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初步完成知识的建构。 边说边操作 有利于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易于其他学生的理解。 (三)、综合练习 巩固拓展 通过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进一步熟练技能,渗透 ,充分感受 ,进一步完成知识的建构。 留出一个空间和时间,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交流和尝试,在过程中体验网络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四)、评价小结 指导激励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评价姚本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能够发现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网络不仅成为学习的资源,更成为交流评价的平台。 网络评价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是教师,是学生自己,是同学 评价结果的多元化 不再是单一的好坏或者一个孤单的成绩,而是鼓励性的肯定性的评价(技法、色彩、构图)(内容,布局,色彩,解说) 评价的参与性和实时性 抽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延伸: 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建构的进一步跨越。 七、设计理念 纵观本节课,基于网络下的综合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1、让学生主动地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积极的知识建构,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习惯和人文素养。 2、让学生在合作中学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有价值的合作:注意人员搭配,分工,角色变换,分工后的合作等。做好平常的合作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为为了合作而合作。 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 探究学习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创新能力。这样不但让学生尝到了成功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