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郎》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先辈们唱过的歌》之《读书郎》。下面我将从教材、新课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读书郎》这首歌曲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二段体歌曲。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歌曲节奏紧凑、跳跃,下滑音和前倚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儿童活泼、顽皮,但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音乐记号,也曾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作品,对它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初步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学习和适当的表现。因而,我计划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并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了解并学习运用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用跳跃、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其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认定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读书郎》。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学生亲自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活动来欣赏、熟悉歌曲的情绪与节奏特点;【在奥尔夫教学中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能带出声响的人体动作,称作“声势”。】通过对比演唱来体会、表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若干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学生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里进入教室 2、提问:“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呢?” 3、以节奏×0|为歌曲伴奏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进入课堂,使教学前的组织更加有效,学生将很快融入角色,这对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大有帮助。而选择以表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为歌曲伴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实践作好了铺垫。】 (二)对比实践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 提问:“再用以上节奏为歌曲伴奏,合适吗?为什么?” (2)复听 提问:“我们能用怎样的形式为歌曲伴奏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2、创编“声势”节奏 (1)学生自主创编,教师加以归纳,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学生选择认为最合适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拍手0×0×0××× 跺脚×0×0×00 【通过对比两首歌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选择不同的“声势”伴奏,学生欣赏了歌曲,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为歌曲的学唱做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http://www.wendangku.net/doc/b988fb4359eef8c75ebfb34e.html3、学唱歌曲 (1)出示歌谱,欣赏歌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的音乐形象?)” (2)学生试唱歌曲(教师以钢琴引领) 提问:“歌曲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形象?” (3)对比演唱 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试唱旋律 提问:“旋律有些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环环相扣的对比实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会“下滑音”和“前倚音”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更为后面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创作表演情感延伸 1、导入 以“声势”为歌曲伴奏 2、选择其他声源(身体乐器或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为歌曲填词,创作现代《读书郎》 4、综合表演、相互评价 5、结束课程 【“创作表演”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极好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的创作。寻找、选择其他声源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填写歌词,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读书郎》,有利于学生巩固本次的学习内容,更引导着学生放眼音乐学科以外,借助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帮助音乐创作。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学生热爱学习,敢于创新的情感在此得到延伸,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此得到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