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册第七课《海上风暴》说课材料 一、说学情 初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生活体验微乎甚微,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也刚刚起步,所以,低段音乐教学的特点是唱游、歌表演。而教材中的音乐欣赏曲,部分是管弦乐为主,独唱合唱为辅。低段学生的天性好动,没有叙事情节较明显的、没有童话情节的管弦乐曲,对他们来说理解难度大,更别说去表现它的情感,延伸它的内涵了。因此,许多老师给一年级的孩子上音乐欣赏课,往往采取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留在小朋友心中,眼中都是一片茫然。 对于上这样的欣赏课,我一直都在思考: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去欣赏作品的情感内涵,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呢?我曾看了一本叫《和孩子们聊音乐》的书,那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托玛斯.塔珀写的。他认为:“音乐不只是一门艺术,而是个人心灵修养的必要手段,它充满了高尚的艺术思想和灼见,我们对孩子们的音乐教育没能使他们有兴趣,不是音乐太难,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为此,我便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音乐。 《海上风暴》顾名思义这是与海有关的作品。对于生活在内陆城市的六、七岁的小孩来说,连感性地体会这一管弦乐曲所表达的海的变化,海的个性,海的意境都相当难,又怎能要求他们对聆听的乐曲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并融情于乐曲中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首先分析教材。 二、说教材 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是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戏剧配乐选编而成。 诗剧《培尔.金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剧情是这样的: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他生性粗野、放浪,又喜欢幻想。他的行为常令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了爱情。但他却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时,拐走了新娘,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之后他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为又爱上了山妖的女儿,遭妖怪们凌辱与折磨,差点丧命,幸亏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但是培尔不能安分度日,又去森林冒险。他的母亲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在她弥留之际,培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