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遗传与环境(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 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 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 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