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索与表达规律(第二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探索与表达规律》第二课时。我将以“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设计、学案修改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意图,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七上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五节《探索与表达规律》,学生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 、整式及其加减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等差型与倍数型规律问题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拓展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是“整式及其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今后学习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因此,在整个代数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此外,本课时通过对各种规律的探索,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对规律的描述从语言的表达转变到符号的抽象上来,这也充分体现新课标核心词汇“符号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型能力的培养”。 2、主要知识点 用代数式表示“指数型”和“复合型”规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学案修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将原有的一课时改为两课时,分别从直观形象和抽象符号上进行规律探索(本课是第二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规律的学习比较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寻找突破口,更谈不上用代数式表达发现的规律。针对学生特点,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如将原学案中细胞分裂问题改为折纸问题,使原本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操作,突出数学的生活化,同时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与“经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在《探索与表达规律1》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等差型”、“倍数型”等规律问题的探究方法,并知道找规律的关键是观察结果数m的生长性与表示序号n的数字关系,这些知识为探索“指数型”、“复合型”规律问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表示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