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再认识》,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导学过程几部分来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续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奠定了基础。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高效课堂的改革,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这要求我们在课前要先摸清学情,以学情定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制定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学习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预习目标 1、体会具体情境中的“整体”。 2、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模式,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 三、说导学过程 1、课前旧知导入,引入课题 课前我准备了两项环节,一是上课前一天的旧知摸底阶段。通过学生的复习及对旧知的回顾,为第二天的新课做准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二是当节课的导入环节,通过用分数表示现有苹果的,使学生初步对“整体”有一个更进一个层面的了解,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2、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在导学环节,我设计了让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拿铅笔的活动,并从个人拿出的铅笔数的数量出发,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三个人拿出来的铅笔数量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呢?然后经过讨论交流,请讲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最终揭晓谜底: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即: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接下来是利用对分数的新认识,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 通过学生思考,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再次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 ①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②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③知道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学以致用。 4、课内检测 这个环节中,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关检测,教师巡视指导,掌握第一手材料,之后交流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学生的检测做出整体评价。 5、学习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谈谈这节课学习收获,即对这节课做一总结和回顾。 6、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及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这样数学学习就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