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执教的《圆圆的沙粒》,这位老师穿着朴实,笑容可掬,与孩子的交流亲切自然,课堂引导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的确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语言文字训练得到了落实。本节课处处可以看到老师关注语言文字训练,词语教学,朗读训练非常有特色。 教学环节简约,有实效性。整节课老师没有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而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朗读感悟,想象拓展、深化主题的三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实现对语言的习得,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摆脱了烦琐复杂的教学环节。 具体到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体现这么几个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明确本课内容理解的重点,教师抓住“对于沙粒能变成珍珠这件事,圆圆的沙粒和同伴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一个带动全篇的问题统领整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品读,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掌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既是对文中表达句式的学习运用,又深化了文本主题,那就是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这又不失为本节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训练点。 教学始终贯穿“读”。不是少数人的读,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潜心地读。不仅读得面广,读得量大,有目的、有层次地读,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身处地地读,想象情境地读,边读边理解,边理解边朗读。通过课上的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童话的寓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