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年级《桥之思》 刘老师的这堂课学生活动丰富多样,而且难度上层层递进,从开始到最后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1.开课时比较发现课题的特点,虽然只有短短的2分钟,确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发现中感悟。 2.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每次的要求都不一样。最开始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来评价。我们发现学生听得很认真,评得角度也很多样,有纠正字音的,有评价朗读感情的,有评价朗读语气的,让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相互促进。接下来,让学生在自读、快速浏览中抓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不仅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中段的训练重点。后来又有齐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个性品读及背诵。整堂课以读来贯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 3.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老师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和课外阅读纳入课堂,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交流,将生活经验与文本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以上观察特做以下分析:整堂课从词语的理解,语言形式的感知,课外延伸三个方面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而借助词语加深对文本的品读是四年级的重要训练目标,老师在准确把握年段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训练,使课堂重点突出很有实效。而课外拓展更是将语文学习的思路拓宽,这种借助课外知识补白文本的方式非常符合本文的语言特点,很值得借鉴。 本堂课发言人数30人,发言次数三次以上的有4人,生生互动环节有一次。发言区域二、三、四大组都很均衡,一大组人数稍微少些。 通过观察发现整堂课学生乐于朗读,沉浸在朗读之中,虽然读得很多但是没有厌倦,而是从头至尾的兴趣盎然。我想那是因为本课中读书形式很多样,老师不断地变化着花样让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品读出语言的不同韵味,品读出诗意。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五年级三位老师一直也在思考究竟如何来指导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因为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样也是非常难的,学生很难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认为概括小标题时可以先将学生的不同意见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以此为本课的统领,为主线,通过学习讨论,老师再一个一个地擦掉,最后留下最准确的词语。这样带着学生来概括,有了思维过程的引导,会更加有效,难点也就会更好地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