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材分析: 九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二)》是低年级学段的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与以前的集中识字单元不同的是,本次集中识字,没有简单地安排归类识字,而是安排了两篇短文《汉字》、《一个字》和“识字方法交流会”“猜字谜”等识字活动。并总结了两年来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识字步骤是“认—想—写—用”,突出了识字的步骤和识字的方法。《汉字》这课通过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及民族文化的悠久和博大精深。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说明文是很枯燥、生涩难懂的,而且汉字的演变过程复杂而久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提前收集有关汉字演变的知识,汉字书法的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7个,会写生字10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 3、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汉字是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能从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并行。 2、 让学生自己总结识字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 1、 大体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欣赏法术作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能够灵活运用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课前,我在想,是不是识字教学就要单纯的以识字为主,为了识字而识字呢?是否可以借着这节课激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及对竹乡的热爱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力求体现识字教学不仅是要识这几个字,还要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与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结合。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只想结合这一点来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在新课伊始,我用简笔画勾勒出了竹笋与竹子,意在帮助学生理解竹字与竹子的象形,又通过竹子的生长特点,此出了最早的“竹”字,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中国这种古老的文字——汉字,它的魅力所在。(“在世界东方的一个古老的国家里,有一种美丽的汉字,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诗,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 其次又通过多幅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竹字头的字与竹子的关系,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 在这一堂课上,我扩展了许多有关竹的知识。我想学生在这节课结束之后一提到竹子,可能会想到竹笛,竹子做的各种器物;会回想起“竹”字的由来,竹子的寓意;甚至会想起竹简,古代文化的象征等等,这不仅为学生积淀了一些竹的文化,更是激发了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无限热受。本节课的教材是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题目《竹乡之歌》,怎么样才能使傣族人热爱竹乡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到,首先要把学生带入竹乡,感受竹乡之美,感受傣家人的生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傣家人对竹乡的喜爱。怎样才能把这个目标更好的达成,让学生找出竹子做的物品,又进行了拓展,最后用较美的语言帮助概括,“竹乡人出门打的是竹伞,带的是竹笠,住的是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乘的是竹筏,过的是竹桥,吃的呢,又是竹笋。”这样一来竹乡留给同学们的印象会更牢。由傣家人爱竹乡,逐渐达到了学生们也爱竹乡的情感状态。最后,播放其他竹乡的几副画面,由爱一个竹乡扩展到爱祖国其它的地方。 虽然在课堂上我的教学存在了很多问题,但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的心里还踏实了许多。这堂课结束了,我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对我执教的这节课多提宝贵意见,使对低年教学还懵懂的我迅速成长起来。感谢各位老师热情的鼓励,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可以更好学习的机会,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