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打牢基础是一轮复习的目标,落实是一轮复习成败的关键,规范是提高成绩的主因,把握方向是提高效率的捷径。转眼半年过去,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教师先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探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的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借鉴其他老师的网上备课,搜索相关专题,下载教案、习题等资料,围绕新课标整合教案和习题,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初步形成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二、加强单元整体备课,统领课时备课 《历史标准》在课程结构上有三大变革:一是设置学习模块,二是确定专题型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三是分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第二大变革是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针对新课程以主题单元呈现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也应更加开阔,这种编排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整体统筹,加强单元备课。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单课式备课法”,采取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单元备课法”。强调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统领课时备课更符合新课程的结构设计和编排理念,也才能一步步落实模块教学和课标要求。 三、运用学案导学。 以市编学案为基础,教学案的设计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识记,知识结构中配上填空;高考题难度深度虽然不大,但出题灵活,那怎样在“浅处落脚、狠抓基础”的总体教学思路中进行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呢。我认为这就要教师将能力培养巧妙地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二是能力层面:主要选取针对性强的史料,设计三四个启发性问题,注意几个问题间层层递进的逻辑性;问题探究要层次化和科学化:问题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经历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逐层深入的思维过程,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三是情感层面: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谈谈学习本课的认识和收获。提前一天下发学案,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解决识记、理解部分,对应用拓展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走入课堂。 四、加强主题教学,构建知识结构。合理拓展,知新整合。 每节课的设置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子目之间有些可能是因果关系,有些可能是并列关系。每课学完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建立本课课题与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每单元学完后,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单元的课题之间以及相关子目之间的内在体系。主题的设计有时是老师提供给学生,有时让学生自主发现,有时就让学生自己以教材上的课题为主题。加强主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课题与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一个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为历史本身是一门涉及古今、横贯中外,包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方面的学科,联系非常广泛。历史有本学科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涉及古今中外的横向纵向联系,让学生感悟到书本上的历史真的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激发学历史的兴趣。学习历史并不是要我们钻到故纸堆做老学究,而是要从学习历史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知识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要运用到现实中来。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对知识优化整合,梳理线索显得更直接、简洁,更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结构的的构建,贵在简明而扼要,条分而缕析。 五、注重运用情景材料、史料为置疑的切入点,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自主研习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高考试题变得越来越灵活,不再是一些呆板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越来越多地运用情景材料或原始史料为置疑的切入点,然后通过考生分析、判断、提取信息后方能生成结论,而且答案往往不再唯一,这实际上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能力。因此,学生照搬课本解决问题已经很难了,教师只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回归教材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多展示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学科图文材料供学生研习,特别是一些与现实生活较贴近、学生较感兴趣的情景图文材料更好,引导学生在自主研习史料的基础上生成结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更是新高考历史命题的方向,我们的文科师生必须高度注意和落实。 六、当堂训练与反思,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临场经验的积累。 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题,练习时采用选择题、识图题、材料题、问答题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应着重在知识的隐含处,概念的模糊处,知识的引伸处,知识的联接处设计问题,精讲精练,学中练、练中学、练中评、评中练。高考链接是重要部分,学生及时训练老师对典型例题分析,体现应考意识。要注意良好审题习惯及解题技能的培养,规范答题;要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临场经验的积累,让高考平时化;要重视练后讲评,矫正补偿,启发指导。反思包括知识、方法,让反思成为习惯。 七、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素质教育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建立高效课堂,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高三教学。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多媒体突破的关键,并注意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功能之间是否具有“亲和”性,有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多媒体教学让集备内容具体化,更有时效性,从课程标准到课堂的每个步骤都得到落实,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团体优势。 我们高三备课组群策群力,增强迎考意识,立足课本,打牢基础,狠抓落实,注重规范,把握方向,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