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也可以转化为对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进行养成教育。 “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学检验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为定势,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修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时时都是在悄悄的发生着积极的影响。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舒适?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呢? 1、 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上接受信息、吸收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小学生好奇喜动,注意力不太稳定,持久性不够强,上课时遇到刺激物总想看看、听听、动动、精力不集中往往影响正常学习,因此,从学生一入学就要加强常规训练,明确提出专心听讲的要求,逐条落实。此外,要经常恰到好处地表扬鼓励专心听讲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 2、 勤于动脑、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独立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疑问是思考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培养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和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 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就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阅读概念、例题、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面的小字,启发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解题发生了错误,引导他们从课本的概念中先找例子,从而领会到认真看书阅读的必要性,并喜欢阅读课本。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六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绿色环保教育。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潜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去思考、实践,努力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性,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养成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观察事物,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价值。坚持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伴随着数学知识的获得,学生才能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