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鸡过河》这个故事富有趣味性,孩子们对乌龟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故事能根据乌龟的特征,把孩子吸引,使其进一步了解乌龟。这则故事的主线是“小鸡是怎样过河的,然后间接的了解乌龟的特征的形象。”一开始,我就让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告诉别人。理解故事后,孩子明白了朋友之间遇到了困难应互相关心、帮助的道理。 在活动中,老师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以小鸡的歌引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学学、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觉地加入到活动中。并将此歌贯穿到下面的活动中。幼儿在情景表演中,像两只小鸡一样边走边唱《郊游》的歌,歌词朗朗上口,幼儿喜欢唱,还让幼儿学习小鸡与长颈鹿、乌龟之间的简单对话,学习礼貌用语等,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另外,老师通过巧妙地提问,让幼儿在说说、唱唱中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其中的礼貌用语,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前面分段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使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欣赏了两只能干的小鸡的故事,再让幼儿迁移讲述经验来说一说自己的本领,幼儿会很感兴趣。 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全面估计幼儿的状况,如在第一个环节中,在提问谁会来帮助小鸡?并没有出现我预料中会游泳的水生动物,幼儿一下就想到了会飞的物体和船,出乎意料,飞机、船和幼儿本身的经验比较近,这样的答案也未尝不可。 我建议提问时:将“谁”改为“哪个动物”?这样幼儿的思维点就一下落回到活动中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