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在执教《朋友多,快乐多》中,教学语言又长又重复啰嗦,啰嗦的语言不但不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因为不断重复而引起幼儿的反感,从而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欠缺激情化、鼓励性的语言,气氛不融洽,没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以后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思维活动。此时,教师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幼儿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幼儿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幼儿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幼儿求知欲望。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中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加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要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 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脉络性强。 四、课堂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非常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 五、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 在组织教学中,可以肢体动作助说话,用“目光”“走动”“微笑”“轻抚”等简单的动作来代替你的讲解,代替你的课堂管理。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也是语言符号。教师可以用眼睛表达各种感情,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往往靠语言联系,教师可以用和蔼可亲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这无形当中就达到了控制学生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用严肃的目光批评课堂违纪的学生,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批评方法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无声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还可以美化教师的形象。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无声语言,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师语言要鼓励、激情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也有人说“一个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他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被鼓励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气氛融洽,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