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教学反思 《笔架》一课是小学劳技五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木工加工方法为主,指导学生制作笔架.但是,劳技教学的实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制作一个作品,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方法,更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性获得自主地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创造性地实践活动中发展技术素养.在《笔架》这节课中,不仅看到了学生是如何学会用木块制作笔架的过程,而且还看到了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动脑,主动探究,敢于创新的一面,变学会简单的制作笔架为掌握锯割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改革新目标. (一)引导"尝试——质疑——探究" 在尝试动手中掌握技能,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锯割弧线和凹部内线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张老师并没有事先将重点和难点提出,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而是启发学生先进行尝试,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讨论,得出答案,最终解决问题.如在交流设计图案时,有学生提出小兔图样虽然美观但没法锯割,因为小兔的耳朵是圆的.这时,张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新老知识的对比,将弧线转变成以前学的直线,按直线锯割就容易了.锯割中,同学们又发现凹部内线无法锯割,经过一番七嘴八舌地讨论后,有同学建议将中间部分划分成一块块三角形锯掉,有同学建议将中间部分锯割成一条条细长条掰去,还有同学提出直接用美工刀刻掉……张老师一一肯定了合理的想法,并鼓励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办法进行实践,解决困难. 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索得出结论,其历经的过程本身就极具价值,而且更加令人记忆深刻.教师的这一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教育者崭新的理念. (二)实现"实践——超越——创新" 孩子们天生具有好奇心,求异心和创造潜能,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的天性在老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中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设计时,我鼓励学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着手设计,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实践,使作品与众不同.因此,我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笔设计一个站得稳的笔架,提供了各种大小不一的木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木板;怎么样让笔架站得稳,我提供了各种材料:木板,橡皮泥,铅丝,等等,让学生去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创造的潜能,发现智慧的火花,来设计符合自己所需求的笔架,鼓励学生去思索,去质疑,去探究,去创新. 经过一番奇思妙想,一个个富有创新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有用橡皮泥做支架的,有用铅丝弯的,有用木板做连接的……连接方式各异;有的外型像一把尺,有的像可爱的小兔子,有的像美丽的小房子……造型别出心裁;有精雕细凿的,有简洁明了的(在铅笔上挖两个凹槽,再加根小木条保证平稳),构思精巧灵活.学生的创作潜能在开放式的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掘. 一个生活中很不起眼的小物品——笔架,却在我们学生的手中重新绽放出了新的生命,这能不令我们对学生们的创造力感到钦佩么 只要给学生空间和教师的善于引导,他们的聪明才智无可限量,他们的创造潜力无比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