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反思: 当今社会,科学知识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科学教师教学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科学,用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科学探究产生亲切感,增强自身学科学用科学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一、科学探究“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学习知识着眼于学以致用,材料准备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演示“风的形成”演示实验时,我向学生提问“你看得见空气流动吗?用什么办法能看见?”,当学生提出可以用蚊香的烟来观察空气的流动时,我在实验中马上采用,不光使学生体验到身边有科学,而且用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如教学“鱼”时,可以这样设计: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要买有鳞片的鱼,可以考虑买那些种类的鱼?经过大家讨论,达成共识:(1)鲢鱼,(2)鲫鱼,(3)鲤鱼,(4)草鱼……有的学生还可能考虑到无鳞片的鱼等。再如在教学“林中的树”时,可让学生收集树的图片、木板、树桩的图片等,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弄懂每个图片所隐藏的秘密。这样联系实际探究,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二、科学探究“生活化”,是指在科学探究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教学“建高塔“时,要比较各种塔的图片,初学时学生难以理解塔为什么要建成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动手 “建高塔”是唯一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同学合作建高塔,即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相互协作能力,掌握了高塔中蕴育的科学知识。这样教学,抽象的思维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 三、科学探究“生活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科学”,要养成事事处处吸收运用科学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科学、创新性运用科学的积极性。例如,在盘山公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桥两边为什么要修一段引桥?桥高是多少?引桥有多长?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看一看、量一量、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学习了“岩石“后,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石头,说说周围哪些石头是花岗岩?哪些石头是页岩?哪些石头是石灰岩?这些岩石各有什么用?经常这样做,让学生有意识地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逐步学会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