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 每分钟摆动30次《做一个钟摆》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倒数第二节,是在研究了钟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不仅与摆绳长短有关,还与摆锤的形状,摆锤上的重物的位置有关。让学生建立起比较接近于本质的“摆长”科学概念概念——“摆长是从悬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当然五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中也不能提出重心的概念。这也是这节课不好上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中用木条固定较重金属片,并且用金属片的移动来比较形象的暗示摆锤重心的变化。以期让学生意识到摆锤中最重的部分离悬点越近,摆动越快。知道可以通过移动(改变)摆锤重物的位置来改变摆的摆动快慢。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每分钟摆30次的摆。用实践运用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基于这个理解,我认为教材中要让学生理解的摆长是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的区别与摆绳长与摆锤长的概念,与科学上的真正的摆长概念是有区别的。 这节课要让学生经历典型的探究过程。教材中学生思维的推进是十分明显的:先是肯定摆动快慢与摆锤无关;紧接着又发现和摆锤的长短有关(摆锤越长,摆动越慢);又通过相同长度的两个摆锤(一个在末端固定了金属片)的摆动快慢不一样的实验,意识到又和摆锤的长短不太有关,好像和摆锤上的重物有关。通过改变摆锤上重物的位置变化,影响了摆动快慢这一现象,认识到摆锤中重物离悬点越近,摆动越快。学生思维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又否定——最后肯定的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