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爱》教学反思 这次很高兴能够承担心理学公开课的任务,虽然时间很仓促,我却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以往我总是闭门造车,看到学生课上的表现很活跃,就觉得自己小有成就。事实上,在课程的准备、操作、反馈上,我还没有和学生配合完美。但经过这两次的尝试,我觉得很有收获。以下仅表达一下我的思考。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目标定位:我一直都很头疼写三维目标,总觉得和心理课匹配不起来,所以往往会把目标拔得很高,甚至有点空洞,很贪心地想在40分钟的时间内解决一个人生课题。为此影响了我在目标达成上的指标,很显然,我有赶进度的嫌疑,虽然每次出发点都很好,但达成率 不高。在先后针对初中《苹果熟了》和高中《如果.爱》的教学设计后,我已经努力地尝试把目标具体化,把话题放小,把需要达成的内容化实。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但是我自己感觉我还是有所进步了。希望通过时间的锤炼,我能达到专业的水平。
2. 课程设计: 课程上,我觉得我两次还是犯了同一个失误。我太想遵循“是什么”,“要什么”,“怎么做”一个完整的流程,但是对于心理课而言,太刻板反而忽视了学生在谈话中释放的魅力。理论上,应该把这些环节切割开来,但我自己又割舍不了,也可以说,我有点不知道该去掉哪个部分。我想这个和我资历尚浅有关,有时太想追求一种形式上的新颖,太想表现自己,却表现的不到位,反而顾此失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