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我在《美丽的宝岛台湾》一课的教学中,注重了老师与学生双方面的课前准备,重视课堂的交流探讨,注重了学科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资料等形式,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光、物产资源和民俗风情,了解发生在台湾的重要历史事件,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精心准备 有的放矢 台湾对学生来说既远又近,从媒体上可以看到一些,但要想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知道台湾、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就必须借助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历史故事等。因此,我在课前深入研读课文,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意识到要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一方面是学生需要收集台湾美丽、富饶的图片、文字资料及台湾和大陆共同点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的发现和探究。另一方面是教师要拉近学生与台湾的距离,应精心准备好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乐等等。同时我也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准备延伸和拓展的内容,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二、师生合作 资源共享 我们强调一堂好课,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此,我力求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本身,这样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达到加强教育实效性的目的。本课伊始我没有使用大家共用的方式播放《阿里山》的音乐,而是和孩子们交流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几只来自台湾的居住于刘公岛上,象征着友好往来的动物,既亲切自然,又为后面两岸密切来往做好了铺垫,埋下了一个伏笔。这样以生活为基石,点燃了学生的情感。 2、让活动贯穿始终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始终以活动为载体,设计如下环节:一、激情导入了解概况。从生活中与台湾密切相连的话题入手,对台湾的地理位置等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各种材料,包括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课上交流与课件展示相结合,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台湾岛的美丽、富饶,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三、辛勤开发密不可分。这一环节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学习单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历代中国人民的开发与建设才有台湾今天的美丽与富饶;四、根脉相连期盼统一。这里我提供两岸人民欢度春节等视频供学生欣赏探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五、总结全文抒发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可以是一段小诗或是一句深情的话,来表达自己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的感情。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层次性,有梯度,这样使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得到提升。 三、学科整合 激发情感 学科整合的课是学生最喜欢的。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一大优势。本课“根脉相连期盼统一”这一环节我引用了语文课本的一首《乡愁》,配上打动人心的背景音乐,创设了一个哀怨、思念的氛围,让学生们通过聆听、想象,感受到台湾人民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深切情感,学生体会到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而后引导学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交流心中最想说的话,并一起喊出我们的心声: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祝愿祖国早日统一。培养学生对台湾同胞的深厚情感,明确海峡两岸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尽管如此我感觉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学生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需更进一步培养,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