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随想(一) 从失败中得到的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改学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模仿,这就需要参加新课改的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总结、积累。我就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甚至上过几节比较失败的课,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 一、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情况了解不足,导致课堂活动冷场。 学生的活动前准备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时活动准备做的好与差甚至会决定一节课的好与差。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个主题时,就在活动准备上出了问题。在上这节课之前几天,我就布置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让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与家乡有关的知识,比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面积和人口、家乡的车牌号、家乡的地图等。在课堂活动时,前半部分在地图上找家乡位置时进展的很顺利,到了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家乡的面积和人口家乡的车牌号时冷场了。当时我询问学生,学生告诉我说,他们没能了解到这些问题,虽然他们找了书,,但是还是没能了解到,因为他们是寄宿生。通过这件事,使我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但决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情况一无所知,放任不管。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当学生遇到实际困难时,要适时的给予帮助。只有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才能在课堂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 二、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导致活动失败。 新课程要求教师站在儿童角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活动。虽然在教学中时时注意,但由于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还是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这个主题时,课堂活动失败了。在备课时,我反复考虑,最后采取了角色扮演、唱歌、写诗、快板的活动方式,我觉得这些活动方式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前我选了几个人特别准备这几个项目,希望在课上活跃一下气氛,没想到,到了上课时,无论我怎样调动,除了我事先安排的同学,其余的一声不吭,堂上有听课的老师,我急的满头大汗,我转了一圈,本子上都搜查了,就是不说。这节课不但没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甚至与活动目标背道而驰——学生根本就没掀起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对家乡美景了解也不多,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失误是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不足,在课前的安排就伤了其他学生的自尊,限制了他们表现的欲望。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对家乡的了解本来就不多,让要想让他们了解家乡的美景,就通过课上的同学交流来知道。我又设计了全新的教学活动。这次,我采用了展板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制定家乡的美景展板、破坏美景事例或图片展板,进行了20分钟左右的游览。我让他们看了,议论了。然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先让同学之间说,在集体说。说完后,让他们自己选择表现爱家乡的方式,同学们积极表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非常的好。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会遭遇失败,我们只有从问题和失败中,不断总结,才能将事情做的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