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递文明的纸》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录像课——《传递文明的纸》,这种历史类型的课比较难上,千万年前的历史与文化固然离当今的儿童很远,但它又确确实实地存在于当今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怎样才能通过我的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进而喜欢历史人物,喜欢这种课型,为此,我在这节课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原教学学目标中提到“学习评价历史人物”。我觉得这一提法比较模糊。如果单纯地组织学生去评价蔡伦,学生会说些什么呢?可能也就是蔡伦很聪明、很能干之类的评价。这样肤浅和空洞的评价又有什么价值呢?我们知道:蔡伦之所以获得了成功,是他善于学习借鉴前人经验并且留心观察、反复实践、大胆创新的结果。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恰恰是当今社会成长中的孩子所缺失的,也是一个人想获得成功所必须的。因此,我用“探讨蔡伦成功的原因”替换了这一目标。另外,我觉得“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不利于促进学生形成体验的问题。因此,我将其改为“通过用除纸之外的任何材料写字或绘画的实践,体验纸的方便,进而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用纸书写绘画的经验已经积累了很多,可是用其它材料书写绘画的机会很少。如果生硬地要求他们将纸与其它材料作对比,就会出现体验上的断层,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浅层的或是程式化的。而现在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激发学生课前探求的欲望,为他们真正感受到用除纸以外的材料写字、绘画的不便创造条件,学生水到渠成地体验到了纸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而也会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而这种体验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原教学目标中提到“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我认为“纸的发明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