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反思 “探索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是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提出了要“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在具体内容标准中列出了应用层次的“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要求,因此通过生物科学史组织教学应该是本模块的基本要求。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可以领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地深化与发展的;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实验中,可以体会从实验材料的选择、研究思路的确定、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研究过程所起的作用。这部分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课主线突出,探究实验分析条理清晰,复杂的内容用“问题串”解决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又反映科学家敢于质疑,不断探索的宝贵品质。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认识或结论也在不断的修正发展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观察、阅读、思考、讨论、探究、点评,有机结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探究研讨——总结提高——迁移运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设计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及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实验,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对于经典的实验中难于理解的复杂问题,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置了几个小问题,层层剖析,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点如加热灭活的S型肺炎球菌将活的R肺炎球菌转化为活的S型肺炎球菌授课过程中,我采用简单的板书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保持高度一致。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参与到学习与认知的过程中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时,利用相关的flash课件,对于整个实验过程,学生一目了然,注意力集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因此对于较为复杂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舍弃了常用的动态直观但学生难以理解的flash课件,而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对于噬菌体的结构,属于陈述性内容,了解其结构的目的是服务于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的理解,其结构的掌握本身并不是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可通过通过小资料和图片直接向学生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也只是为了服务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的,因此也可以让学生认识静心看书了解实验过程,抓住实验结果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设计中力求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决,并非越花哨越好。 上完这节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令人满意,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的。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开头的导入略显仓促,为了保证探究实验的完整性,将创设情景中学生的复习思考时间进行了压缩,影响了设疑导入的效果;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够积极,一方面是遗传物质的知识内容学生虽然在初中涉及到,但高中刚刚接触,学生不够熟悉;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实验中的微生物尤其是噬菌体的结构及其侵染过程缺乏认识,在探究实验的分析及设计中有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