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执教《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一课的体会 我执教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一课。此次研讨的主题是:关于实验教学。在市、区教研员的大力帮助下,我做了大胆的尝试。此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与会专家、教师的积极思考与发言,为全市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些帮助。 此课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我参考了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结合我们现用的北京版教材,设计了两种教学思路。第一种设计思路:学生通过模拟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的探究实验,体验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选择过程,概括生物进化的原因,最后老师简要介绍人工选择。第二种设计思路:按照达尔文在生物进化问题上的研究思路,首先介绍人工选择,并作重点讲解,然后模拟自然选择。后来,在市教研员乔老师的帮助下,我选择了第三种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旨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生物的的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这一重要概念。 学生刚刚学习了《生物多样性》一章,认识到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类群生物学特征不同,每一种生物都适应环境而生存。学生还学习了《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等知识,知道了现代的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生命。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疑问,自然界中的生物共同起源于原始生命,可为什么现代的生物种类如此丰富呢?它们为什么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这就涉及到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知识,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形成“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这一重要概念。我是通过设计一些事实性的活动或介绍生物学事例,来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本课的重心是自然选择,因此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教学时,出示鸡的品种的多样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在学生明确遗传、变异的作用下,强调人在选择中的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进行深入地学习。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然选择的学习时,首先,介绍达尔文,达尔文在航海旅行之前,认为生物是一成不变的,航海过程中他观察了大量的动植物,特别是加拉帕戈群岛上地雀的观察比较,回国之后,他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形成的。 达尔文为什么转变了认识,认为生物是进化的呢?随后,让学生模拟自然选择过程进行“捕食”游戏,组织学生统计并用条形图分析三组数据。然后指出这个游戏,跟真实的环境中,鸟类捕食昆虫相似。引领学生重新分析游戏的过程:①绿色背景中,绿色小纸片数目最多,说明什么?展示:19~20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体色的变化情况。问题:绿色背景中,绿色小纸片比绿珠剩的多,说明什么?假如我们改变游戏规则,我们背过身时,用一个手指沾一点胶水,再去捕食,结果会怎样呢?解释:加拉帕格斯群岛地雀多种喙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②游戏的三个过程,与地雀捕食昆虫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解释:几分钟的游戏,实际上是自然界生物中的生物繁殖、捕食几十年、几百年的过程。由于变异,造成物种的差异,适应环境的性状被保留下来,并繁殖后代,使有利的性状得到积累和加强。③黄、绿色背景下,第四次捕食后的数据比较,说明什么?解释:大自然的环境不同,筛选形成多种多样的生物。指出群岛上的地雀,很可能是南美大陆的一种鸟的后代,在岛屿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形成的。最后教师总结:在生物的许多后代中,会产生变异,只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适应性性状的遗传得到积累加强,代代选择,产生多种多样的生物。 最后,通过讨论题,加深学生对自然选择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事实、游戏,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可选的材料,遗传在于保持稳定,使有利变异代代积累,环境是通过它的多样性,给出了一次次选择,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能感受到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入手,引发他们思考这些生物是怎么形成的?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鸡为例引出人工选择,指出现在的栽培植物及驯养动物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但自然界种类繁多的生物又是怎么产生的?引出自然选择。通过游戏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然后用实例去说明,突出了理科课的说理。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此课的思维强度很大,这也是在教师评课过程中多次提到的问题,很多老师提出只考虑体色这一单一因素即可。我还是很赞同乔文军老师的看法:模拟尽量真实,而且选择简单的模拟加更多的思维,这样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学习高中生物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本课一些细节上还需加强和优化,一些归纳、提升的语言说的不够到位,以后一定要加强生物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听高中生物教师的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