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粒构成物质 教学反思 微粒构成物质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与难点,重要是因为本专题是认识物质的基础,难点的原因是用微观的思维认识物质,并且非常抽象:而以学生现在的微观认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是很难对本知识进行理解的,本复习课之前,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具备一系列的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微粒观念,但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大多数学生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认识还没有形成体系,经常是出现“就题论题”的现象,每每遇到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习题,总是有些困惑和迷茫,总感觉到微观的知识太抽象了,还没有初步形成宏观物质与微观构成相联系的特征思维方式,授课难度很大。 在本节课主要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主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反过来会用微粒观的知识去解释宏观现象中的许多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课堂授课后,我深刻反思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本节课我感触最深就是自己改变了以往单纯性知识灌输,变成以观念统领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原有的零散的微粒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深刻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由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引起的,帮助学生形成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形成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及性质决定用途等理念。 二、 清晰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授课过程基本上按照:问题引领—两人合作交流—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归纳提升的流程进行。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设计的小组内学生自评和互评,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有不满人意之处,值得反思和改进: 一、 让学生在课堂上归纳构建所学的微粒的知识和网络,由于内容太多,学生遗忘比较严重,并且很多简答题学生知道是那么回事,但不知道怎么表达,费时较多。 改进:如果将这部分内容延伸到课前,提前构建网络,课堂展示,再对存在问题加以补充和解释,就省时省力多了,同时也会为本节课重点理念的形成保证充足的时间。 二、学生画出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但不知如何解释。由于我在初三课本《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课后挑战自我中,看到类似的用图示表示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应,所以,此处我设计让学生画一画这两个变化的微观结构,旨在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但从学生画图过程看,不尽人意,不知我在此处的设计是否合理,也请各评委老师加以指点。 三、在本节课中,学生展示的机会过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改进:同一个问题,应多让学生展示,在学生展示的时候充分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将知识点落实到位;教学中要注重留有空白,少讲多学,凡是学生能学的教师不讲,将探究和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