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面镜教学反思 上周四,我们物理组向全市开研究课,我上的内容是“平面镜”。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分别是: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在备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探究活动和平面镜的应用上。探究活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提出猜想,再引导学生实验;平面镜的应用主要由学生举例来说明。为了突破虚像和像的大小与距离无关这两个难点,我又想到了不同的施教策略。由于学生对虚像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于是我先对比小孔成像,再让学生自己看书,初步了解虚像的定义,最后通过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再示范的办法,使学生掌握虚像的定义和辨别方法。由于学生的视觉效果,学生常把像的大小与距离有关当作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方案:如果学生在猜想中提出,则直接让学生用实验来自己说服自己,然后我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学生猜想不到,则在最后让学生自己回想这节课学到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实在提不出,就以问题的形式把问题抛出,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实际上下来,学生能自己猜想到了,最后由学生自己做实验说服了自己。虽然最后课取得了成功,但从这次的公开课,特别是之前的试讲,我发现了自己的苍白,虽然环节的设计基本没有问题,但试讲时效果一直不好。首先,我在上课时应变能力较差,自己总是很怕学生出现自己预设之外的情况。自己想想,原因是自己在平时上课时还是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体。我总是规定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该怎么做,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学生的能力既没有得到锻炼,自己的教学智慧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时间一长,便成为了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第二,我在引导学生实验时还不够精细。由于平时实验时总是告诉学生去完成什么,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步骤的制定,于是便很少引导学生实验,相反的,我总是去让学生做实验的操作工,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第三,课堂细节处理的不好,即使是在公开课上,我刻意注意了刚才前面提到的两点,但依然有很多细节处理的不好。比如,当学生开始由生活经验猜想平面镜成像时,由于学生一开始思维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猜想不出,于是我便让学生小声讨论,但讨论刚开始,有些反映比较快的学生便有了想法,举手了,我立即叫举手的同学起来猜想,于是,讨论流于了形式。还有,学生上来交流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时,不时将像和物体混淆,这是我如果及时指正或学生发言完后立即指正,效果应该会更好。在一些过渡的地方,还是比较不自然。这样的细节处理,在公开课上出现了几次,否则,我的课应该可以更好的。细节的处理是教学经验的累积,也是平时的培养,平时自己不注意这方面的锻炼,关键时候即使自己再当心还是会出问题。除了上述缺点,课后再回想,这节课还有以下不足:学生举平面镜应用的例子还可以给更多的时间,举更多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体会从物理回到生活;语言没有激情;有些地方自己过于罗嗦。开课之后,发现了自己的苍白,这些都是平时自己不注意造成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注意过渡,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上课的每一个细节,使自己的每节课都在不断培养学生和自己的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