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学反思 此课是必修Ⅰ第二单元第六课,我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通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练习。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这节课收获了意外的精彩。 在学到古希腊的地理位置时,我让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地图,并结合文字概括,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古希腊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但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却是民主政治,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吗?如果不是那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当我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时,我深感欣慰。这是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历史知识的基础还比较弱,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当这个问题提出时,其它同学更加踊跃发言,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困惑了。于是,我在总结同学们发言的同时,提出了我的观点: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其决定因素是经济。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因此商品经济不发达:而古希腊的经济是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在这钟经济活动中,凸显了人的作用,因此政治上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因此才有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的区别。然后我又结合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对比。说到这儿时,学生们个个流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这节课出现的这个问题,在课前备课时并没有想这么多,本来计划点到为止。但是同学们的问题告诉我这是难点,这节课的突破口。因此我改变了教学过程,在这个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解决。当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时,后面的问题就好理解了。同学们一致要求后面的内容不用讲了,问题解决了。我突然理解了:这就是课堂效率,将学生不懂的知识讲清楚,对于学生会的内容则无须多讲。 总之,我们要明确一个理念: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过去只把学生作为主体,把教师作为主导,造成了教师主体的闲置,忽略了教师的主体性,也就忽略了教师的能动性,这是一种观念的误区。理想的教育教学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正确引导,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要让学生对教育活 动有实质性的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同时还能收获意外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