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我讲授的内容是《脆弱的生态环境》,本教学片断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部分知识知识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坚持从实践出发,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节课我才用了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古今两组图片,让学生对比观察,来感知黄土高原从古到今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在“观”中生“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地猎取知识,的确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首先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接着依次出示自学指导,布置自学任务,自学指导的设置注重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及深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自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法指导,学生活动时能够走到学生身边,及时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遇到的困难并随时指导,准确把握学生形成问题的关键,使后面的讲解释疑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把握重点,释疑解难 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这个重点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探究,层层铺垫,最终落脚点就是造成其生态环境脆弱的成因。并让学生进一步明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制约,通过学生代表对“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的解说,明确了人口增长使当地人地矛盾突出。 4、内化知识,拓展迁移 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开阔。本课我将课本中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作为拓展性题目,通过阅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服务。 5、小结归纳、知识升华 课堂小结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明确了预习任务。并且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我们生活在邯郸,作为城市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怎样为城市的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呢?”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让学生们成为热爱家乡的好公民。 这节课有成功之处,同时也暴露了我在教学方面不足的地方: 1、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上微型课,20分钟的授课时间让我不自觉的紧张,出现了一次说错话的情况。 2、提问面太窄。课堂中,担心学生活动时间过长而拖堂,所以在提问时,只要有学生举手就提问,而举手的往往就那几个学生。 纵观这一节课,在时间安排和环节设置上还是比较合理,教师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有序高效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由”和“恰当的组织引导”,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