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反思 美术鉴赏课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学会如何去感受美、体味作品,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作为美术教师,我始终贯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鉴赏,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以美术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美术作品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鼓励积极参与美术鉴赏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习惯,首先要培养起学生参与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理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靠学习才能获得。当学生的感性与知觉经常与艺术作品接触便有了兴趣,鉴于学生已将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课程导入展示是中西方经典的美术作品,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作品,鼓励与他人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主动地参与。 2.融入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问题串联整个课堂,如欣赏一组图片中国东汉时期的雕塑《击鼓说唱俑》和西方的雕《米洛斯的维纳斯》,通过分析作品学生得知:中国传统绘画 “以线造型,以形写神” 重神似,西方传统人物造型高度写实,重形似。在这个地方学生会误认为中国画重神似而忽略了形体的塑造,而西方重“形”而不求“神”。紧接着以问题形式展示,是不是中国画重神似而忽略了形体的塑造,而西方重形而不求神呢? 欣赏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得出中国也重视对形体的塑造;当然作者没有忘记对于人物神情的刻画。欣赏列宾《查布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得出西方除了重视形似也重视神似。总结出好的美术家善于在“形似”与“神似”之间掌握好一个度。从而正确了解中西方“神似”和“形似”的辩证关系。此环节设计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下课时将优胜小组列出来,进行奖励。 3.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 通过中西作品比较的方式,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学习、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可使学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可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出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了解外国优秀的艺术,是学生知道世界艺术的多元性,产生出尊重与理解世界多元化的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从而达到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挖掘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起共鸣。 但这节课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例如刚上课时有些紧张而忘了课件的操作;在课的中间部分环节,有些专业术语还应更加规范,自己的业务素质还很欠缺。总之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要改进的东西还很多,今后我将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更加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符合课改的理念,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鉴赏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