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思: 一、通过故事、谜语、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回忆、想象,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取新知识,并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部分学生不敢表现自己的想法。比如有学生说:我不会画小猪。在辅导中,我抓住这个契机,让这位同学再回忆并说出小猪的外形特征,并画出来,作肯定地评价:你看,这是小猪吗?然后再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如:耳朵可以大点、鼻子可以更大些,就更象小猪了。最后,这位同学发现,其实自己会画的,那他就更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想法了。对这些学生,老师更应该抓住他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立即予以肯定,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让其体验进步、成功的喜悦。 二、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人文精神。 有一次听《乌龟滚下坡》一课中,一位学生在联想乌龟滚下坡会出现怎样的情景时说:乌龟摔死了,它活该。这一个回答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虽然每不能说这种想法有是非对错之分,但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对这样精神层面的问题更加敏感,引导学生讨论对人文的关注,以及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以及对小动物的同情心。因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是稍纵即逝的,但却是学生认识、理解精神世界的具有人文性的“活教材”。教师只有在理解了课程人文性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它,不放过它,及时进行教育。 比如在这次教学中,学生回答“砍树让帽子掉下来” “请大象撞树”等不被注意的话,组织起有益的讨论,培养学生对树木的保护,以给正确的情感态度,得到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教育。如果教师仍然把目光集注在技能上,也就看不出这些问题了。而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样一句不被人注意的话,组织起有益的讨论,讲出很深刻的道理,使学生感到有收获。而这种隐性知识的累积和形成就是美术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师更应在技法的指导、学生体验、学习理解的基础上,重视人文素养的形成,培育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以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角,基本上是从学生以掌握的知识技能、技法和最终的作业效果等较为显性的因素去寻找差异、分等排序,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和分等作用,这种单一和刻板的评价,忽略了学生作为评价者的身份,忽略了对学生美术学习活动中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忽略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忽略了部分中的弱势群体,这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激发和保持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认识自我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不足。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评价,评价别人对问题的回答、别人的作品以及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对美术课程的价值实现、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认识自我,接纳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鉴赏美丑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感教师应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技法能力的提高、审美的感受体验、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空间需要我们去开拓,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需要我们去关注,学生身上闪耀出的智慧火花也让我们倍受鼓舞!
|
|